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规划

2017-2020)

 

    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团结和带领广大会员,转化智力资源为更多的社会价值与财富,在创新和推进四个“老有”中,不断增强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把握方向,始终服务大局。作为群团组织,协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更高的政治站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凸显社会责任与担当,团结带领老教授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立足基层,统领协调合作。按照创造性发展思路,继续坚持以市协会统筹统领,协调团结各基层高校协会共同发展,集中优势纲举目张,充满生机永葆活力,引领与增强协会的影响力辐射力。

    ——不忘初心,打造温馨家园。始终把关爱老教授、服务老教授放在工作首位,继续探索为老服务新模式搭建为老服务新平台,构建老教授温馨家园,增强向心力与归属感。

    ——实事求是,以需求为导向。协会要适应老教授崇尚美好信念、追求精神富足的意愿与需求,充分发挥老教授智力优势,在所学、所养、所为中实现老有所乐。

    一、创新老有所学,努力打造品牌

    学习养老、文化养老,是协会建设的抓手。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各高校会的读书和理论学习小组学习沙龙为载体,加强指导,创新式,丰富内容,发挥高智力、高素质社团组织的示范辐射作用。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

    ——市协会适时举办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会,指导各高校会开展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交流活动。倡导并鼓励老教授们撰写学习心得和体会,组织座谈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平台,展示学习成果,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加强各高校会读书和理论学习小组的指导,通过开展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各类理论学习、研究和交流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升理论水平。

    ——举办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老教授讲堂,通过会刊、网站,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扩大老教授讲堂的受众面,提升老教授讲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指导各高校会组织专题学习沙龙,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发挥精神动力。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促进老教授们在新时代新形势中与时俱进。

    着力搭建好三个平台:

    ——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上海老教授网、老教授服务网、公众号和微信群等平台,引导老教授网上学习和交流,把互联网+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老教授学习的便利性,扩大老教授学习的覆盖面。

    ——学习成果展示平台。通过心得体会、读书活动、书画摄影展览种形式,充分展示老教授们的风采和才艺,丰富老教授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老有所学”先进典型人物推荐活动,大力宣传先进事迹,进一步提升老教授们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老有所学”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老有所学”实践平台。指导各高校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咨询、技能培训、科普讲座、科技服务、科技沙龙等实践活动,为发挥老教授们的经验优势和专业特长创造条件

    二、创新老有所为,拓展工作内涵

    继续积极对接和主动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继续发挥老教授们的智力优势,继续扩充与增强“百人讲师团”的资源力量,在做好河南固始帮扶支教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拓宽视野,通过开设讲座、培训骨干、实训带教等,转变理念,更新方法,提高教学培训水平。在老有所为的过程中,体现协会和老教授们的价值。

——根据需求导向,履行好有关协议承诺,积极组织高校会员参与各项老有所为活动,继续做好河南固始扶支教培训、亲和源管理团队培训,组织好百寺讲堂老教授讲堂等。积极开拓其他教育培训项目的同时,继续开拓新的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项目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与有关课题研究。

——结合高校实际,积极组织老教授们参与立德树人的工作,通过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下一代、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教学督导巡视等活动,发挥余热,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关心和支持有条件的会员继续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鼓励老教授、老专家著书立说,传承名师经验,弘扬工匠精神。高校协会要积极争取所在学校领导支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不仅要保护老教授们的积极性,更要关心老教授们身心健康。

    三、创新老有所养,搭建服务平台

    建立完善市协会与各高校协会联手开发机制,聚焦以养老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相关课题,组织专家开展调研,为学校领导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开拓运作思路,探索养老模式。坚持为老教授服务的宗旨,通过考察调研、综合分析,掌握老教授中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按照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关联的基本框架,建立上海老教授养、学、医、教相结合的服务点或服务中心,筹划启动为老教授服务的相关项目为老教授们提供优质服务。

    ——提供养老信息,力求精准服务。充分利用社会养老服务的资源,组织好候鸟式基地养老、度假基地养老以及短期疗休养活动。继续加强养老理论政策研究,精选实用信息,编辑《养老服务指南》。

    ——继续筹措基金,办好关爱实事。动员社会各方参与,规范基金运作和管理。继续加强与有关基金会的联系,通过送慰问金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患大病、失独、空巢或有特殊困难的老教授雪中送炭,切实提升老教授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

    四、创新老有所乐,注重文化特色

    汇聚多方资源,合作服务为先继续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充分调动市、校两级协会的积极性,合理分工,协调配合,上下联动,逐步把老有所乐的活动重心放在基层,扩大受益面,为老教授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量力适度可控,开展多类活动。按照会员的不同年龄与需求,组织好各类文化考察参观活动,积极总结经验,寻求适当规律,扩充并丰富老有所乐的内涵确保活动安全、有序、丰富、多彩。

    ——注重文化特色,精心组织考察。结合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开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考察、祖国各地五年巨变的专题考察、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新貌考察、各高校博物馆资源的交流考察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适应会员特点,开展文体活动。根据老教授年龄与身体特点,搞好“老教授杯”乒乓球赛门球赛。结合每年敬老节,组织好高校与各工作站,开展好咨询服务活动。继续推动社会公益事业与慈善捐赠活动的开展,使熊猫捐赠箱逐步覆盖高校。

    五、创新组织建设,增强协会活力

    继续开展基层老教授协会的班子状况和新会员发展工作的调研,掌握班子结构和会员状况,围绕组织建设工作,逐步解决好协会班子和队伍的年轻化问题。

    ——协助做好部分高校协会的换届改选,继续扩大协会的覆盖面通过了解学校现状,在筹备组建、换届改选等方面建立完善工作制度与工作程序使组织工作进一步网络化、规范化、程序化。

    ——高校协会要注重做好发展新会员工作,大力吸收年富力强的新会员,力求将符合条件的老教授及时吸收到协会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积极争取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以教授、专家为主体的企事业单位参加协会。在单位会员试点基础上,把组织发展工作推向新水平。

——开展两年一度的表彰工作,要通过网站、会刊等途径,广泛宣传发挥余热、老有所为、为协会和学校工作以及社会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树德立范,弘扬正气。

 

    未来四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负伟大的时代和使命党的十九大召开为契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协会宗旨,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将老教授协会工作做得更有生气,更有特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2017年10月

上篇
上海师大老教授畅谈学习十九大报告体会
下篇
关于印发《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第三届 理事会工作规划(2017-2020)》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