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教授事业贡献奖表彰会交流发言之一
凝心聚力 在为老服务工作中有所作为
复旦大学老教授协会副会长、生命科学学院分会会长叶敬仲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院,退休教职工人数190余人,其中老教授协会会员近110人。
多年来,学院老教协分会在历届院党委的领导和学校老教协的指导下,凝心聚力、群策群力在为老服务工作中,开展丰富多彩、大家喜闻乐见、充满正能量的各种活动,深受会员的喜爱和好评 一、 做好老教协工作要有理念。
这是老教协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要“有制度”。老教协的工作班子和学院的领导班子,人员都会变动,不能因为人员变动导致为老服务工作打折扣,我们起草制订了《生命科学学院关于维护退休教职工权益的若干意见》,得到学院认同,并作为学院文件颁发,从工作方式、场地配置、经费支持、分担比例、活动策划等各方面作出规范,使相关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性得到保证。
——要“讲科学”。老教协会员的高职称高资历构成,促使我们考虑,开展一些有学术科技含量的活动,满足会员拓展视野终身学习的要求。我们开设“科学报告会”,每年组织两三次活动,迄今已组织了《心灵之谜》、《脑的结构与功能》、《转基因植物的是是非非》、《老年人脑的保健》等多场专题讲座,受到大家欢迎,甚至吸引了不少其他院系的退休老师前来参加。
——要“全覆盖”。老教协会员年龄差别很大,而且身体健康状况各异,组织单一活动众口难调,促使我们考虑,开展多种活动,满足更多会员的参与愿望。我们在组织旅游参观活动时,既有周边省市三日游,又有市区市郊一日游,对于年高体弱的会员,专门为他们举办茶话会,播放同事们出游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分享美丽景观和快乐心情。
每年敬老祝寿活动,是参与人数最多的大活动,但总有因行动不便的老师不能参加,我们会同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和学院主管领导上门慰问祝寿,专程到无锡为百岁老人刘德芳祝寿,到九旬老人杨维勤家里为她祝寿,到护理院为百岁老人凌祖勤祝寿,为老人送去关心和祝福,使老人和亲属倍感温暖。
——要“促有为”。老教协会员中不乏退而不休、笔耕不辍的教授,也有继续为教学科研作贡献的教授,我们借助各种机会宣传他们的成果(包括退休后撰写出版的专著、教材、发表的学术或科普文章等);我们牵线搭桥组成退休资深教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为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出一份力;为配合院庆30周年暨生物系成立90周年,我们发动老教授为院史陈列馆征集整理文物照片,推荐联系老教授协助开展口述院史工作。
二、做好老教协工作要有平台。
学院把生物楼40多平方米面积的118室作为退休教职工活动室,不仅是退休教职工之家,也是党支部和老教协的办公室,更是为老服务的窗口与学院退管工作的标志。
——建立了由部分老教协理事、党支部委员和在职党委秘书等人组成的“118微信工作室”,全天候沟通交流,随时讨论、分析、组织、设计、安排、处理为老服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大到酝酿制订企业捐赠设立的敬老关爱基金的使用办法,小到外出参观时对高龄体弱老人的人盯人照顾陪护方案。
——建立了每周一到周五上午的“118”退休教职工活动室值班制度,每天有两位志愿者轮流值班(老教协理事和党支部委员为主体),处理为老服务的各种具体事务,并且经常进行电话探访,及时了解高龄、病患、独居老人的健康和生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服务工作。有一位老人患有中风后遗症,一度情绪低落,志愿者每周几次电话,给他讲学院情况、退休老人的各种活动、鼓励他坚持自我康复锻炼、还给他说各种逸情趣事,现在他已经走出心理阴影,还经常打电话到“118”找人聊天。
——建立了由百余位会员为主体的退休教职工组成“乐乐老童心”微信群,群里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制作,重要的事情在“118微信工作室”里研讨策划后,放到群里引导群众、团结群众释放正能量,微信群里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学习与摘要、科技与信息、摄影与绘画、谜语与诗词、鉴定与交流、健康与风采等等。
群内一些会员,在传播正能量和正确舆论引导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把群建成了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智慧与乐趣的载体。
三、做好老教协工作要有班子。 事在人为,事要人为,要做好老教协工作,必须有一批有爱心、有热情、有能力的人来共同参与,除老教协理事外,我们会同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动员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多数是相对年轻的会员和教职工,形成了为老服务“有人想、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做”,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的工作模式,使学院的为老服务工作有传承、有新意、可持续、可拓展。 分会始终坚持以老带新的传统,老同志悉心帮教,新同志虚心学习,参与为老服务的工作队伍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四、做好老教协工作要有抓手。 我们以组织大小活动为抓手,吸引会员积极参与。每年敬老节会同退休教职工党支部组织大型敬老祝寿活动,播放为70、80、85、90、95、100寿星制作的照片合集PPS或生活视频,形成一个活动高潮,是每年一度的参与人数最多的欢乐盛会;我们还组织了“118”合唱队、每两年一次旅游摄影比赛并制作退休教职工院庆书画摄影展等,微信使用和微信美篇视频制作交流,组队代表复旦大学参加市退教协组织的知识竞赛,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参加学院迎新联欢,等等。
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只要凝心聚力,始终把增加会员和其他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放在心上,并作为推动老教协工作的动力,就一定可以在为老服务工作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