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访川沙古镇   传红色基因

 

清明谷雨间,春意盎然,草色如青似碧,万物欣欣向荣。

上海交大老教授协会三十九位书友到访正在崛起的沪郊川沙古镇。

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驻足川沙,还是首次。参观幽静的古镇,游览百年豪宅,寻访先贤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固,老教授们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

川沙,是一片风水宝地,龙凤呈祥之地。

已故国务院副总理、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用这样的诗句称颂故乡浦东:歇浦一衣带,中外寰瀛通,其左蔚人文,百年学有宗。

歇浦,指黄浦江。先民以南为上,东即为左。浦左,黄浦江东岸,俗称浦东。

此行的重头是参观内史第

内史第是沈树镛祖上所建沈家大院,沈树镛及第后改名“内史第”。

这座 内史第老宅,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三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粉墙黛瓦,古典精致的仪门上飞檐翘壁,有着170多年历史。

 

       内史第是国母宋庆龄,教育家黄炎培,音乐家黄自共同的故居,系着三个伟人童年的摇篮。

黄炎培是上海交通大学学长,他1901年考入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

黄炎培师从蔡元培并知遇张謇,视教育为自谋之道与自强之策。

故居内设有黄炎培先生生平陈列展,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与实物,展现了黄炎培光辉的一生:从一个封建秀才、举人成长为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

桃花一朵,寄托着对逝者的思念;清风一缕,送去对先贤的敬意。

黄炎培先生的舅爷沈树镛是清代藏书家、金石学家。清咸丰九年(1859年)中举,官至内阁中书。其博学多才,长于考订碑版文字,嗜金石书画,精鉴别,生平收藏书画、秘籍珍本、金石甚丰。是东南著名的碑本收藏家。清代国学大师俞樾曾称:沈家收藏金石之富,甲于江南。同治二年(1863年)获得宋拓《熹平石经》,有尚书盘庚篇五行,论语为政篇八行,尧曰篇四行共127字。沈树镛得后不久,又获孙承泽研山斋藏《熹平石刻》残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他欣喜之极,遂将其书斋命名曰汉石经室

沈树镛著有《汉石经室丛刻目录》、《汉石经室跋尾》,与赵之谦合编《续寰宇访碑记》。

笔者藏有赵之谦所刻寿山石印章九枚。因沈树镛藏品多已散軼,相关展品并不多,对金石爱好者来说,多少有些遗憾。

内史第右边是古镇老街,街口唯见一老汉在设摊卖金桔。游人不多,我们这三十九位老者怕是今天最大客流了。徜徉在半旧的石板路上,进出鲜有顾客的店铺,可细细品味的历史的气息。

偶尔发现一家叫睦古堂的古玩店,店内竟摆有五百余把紫砂茶壶。跑遍上海滩,这里是卖壶第一家。几个大橱摆放紫砂茶壶,其中一对大橱是黄花梨的,估计到清末民国初,十分名贵。因要追赶远去的队伍,不及细看,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家店铺。

 

岳碑亭,明代先人为纪念岳飞所建,亭内为拓刻的岳飞手迹草书诗稿。两边亭柱书写着对联:

片石书碑题绝唱,存忠臣武穆孤吟”“精忠报国挽狂澜,保大宋江山半壁

 

铁沙诗社有诗云:

岳迹古碑呈新姿,

武穆文墨发人思。

学士高僧不足彷,

淡泊功名写青史。

  

上篇
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第四届门球邀请赛
下篇
上海老教授富椿佘山八十分友谊赛决出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