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一、思路理念

在东华大学离退休老同志中,一直有这么一群老干部、老教授、老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专业造诣和文化积淀以及成长背景,在离开工作岗位后,依然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为学校和社会继续服务,他们坚持“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献策不决策、协办不包办”的原则,“健康第一,工作第二”的方针,尊重现职工作同志,有利于和领导、各方面现职同志的和谐相处。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通过坚持不懈的实践,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实施方法

十年来,东华大学离休党总支、退休党总支、退管会、退教协以及相关职能部处和学院积极为老同志搭建发挥余热的多种平台,从老教授自发组织,到学校牵头组建,学校先后成立了关工委银发讲师团(2003年)、老教授咨询组(2007年)、教学巡视组(2004年)、特邀党建组织员(2011年)等多支队伍,覆盖党建、育人、教学、咨询、督导等教学育人的多个方面,在东华校园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课堂、谈心室、会议室、学生宿舍、党组织生活现场……都活跃着他们年迈却依然矍铄的身影。

 

银发讲师团由学校关工委于20034月组建,选聘德高望重、热心下一代教育工作的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老教授组成,帮助大学生正确把握正确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实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增强奋发学习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讲师团成员中,既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共产党员,又有各民主党派人士,还有原学校的领导干部,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等,他们深入党校、党章学习小组、班级等,主要通过讲党课、讲座报告、咨询座谈、参加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科研创新等全方位教育。我校局级退休干部梁方义老师长期担任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工作,多年来学校关工委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老干部们还群策群力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及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汪绍兰、周启澄老师分别被共建学院聘为易班“老同志在线”专栏荣誉教授,在网上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反响热烈。

 

   “我们要为学生、为学校做点事。”2005年底,章潭莉、眭伟民等几位退休教师了解到,不少刚进校的本科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迫切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于是东华大学退教协会牵头下成立老教授咨询组。并且,经过协会多方面的工作,在八个学院都成立了老教授咨询组。这是一群年逾花甲的老人,退休之后没有在家享清福,而是一直牵挂着学生,时而借助网络远程对话,时而走进宿舍当面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每周二下午,老教授们就会风雨无阻出现在松江校区的学生宿舍,为大学生提供课程选修、学习方法、考研就业、生活、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咨询。在面对面、一对一的交谈中,年龄相差几十岁的两代人交上了朋友。很多老教授退休多年,操作电脑不熟练,为了和年轻一辈沟通无障碍,爷爷奶奶们坐到电脑前,当起“小学生”,渐渐地收发邮件、编辑图片都得心应手。老教授们学问扎实,人生阅历丰厚,在与大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扮演着很多年轻辅导员难以替代的角色。

  经过几年摸索,咨询组的老教授们按年级总结了咨询工作的抓手:大一参加新生见面会,重点谈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大二针对专业选择进行专业内容、专业发展前景、考研等方面指导;大三针对专业基础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方法指导;大四帮助学生作好毕业设计,开展就业个别指导。他们提供大学生成长中真正需要的东西,深受年轻学生欢迎。随着学生咨询需求量的增加,老教授们还主动增加咨询次数和范围,如定期举行二三十人的小型见面会,开展毕业论文指导、考研等专题讲座。

  老教授总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环境学院的退休教师俞宝安是上海某市政工程的负责人,只要咨询组安排了活动,他就提前向单位请假,从不懈怠。一边是繁忙的工作、丰厚的经济收入,一边是渴望交流的学子、不计报酬的奉献,俞宝安选择了后者。

 

教学巡视组在原本科教学督学组的基础上于2003年重新组建的,老同志们对学校的各类课程,特别是年轻教师主讲课程进行随堂听课,及时指出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耐心认真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每一位教学巡视员每周平均听课在 3 次以上。听课时还客观认真地做好记录,以备向任课教师反馈与存档,向校方定期写出巡视报告99篇,不断提出教学的改进意见。老同志们还多次深入各学院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以及实验室教学质量、实验室经费使用等,对促进各学院的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巡视组还对学校12个本科教学学院开展内部评估,并开展专题教学调研。

 

在东华大学学生党建一线,活跃着一批退休不退岗的特邀党建组织员,这支队伍于2011年成立,30后老党员助力90后成长,已逾花甲、古稀之年的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奉献余热。

从审阅学生入党申请材料,到为学生上党课,再到参加学生党支部的交流培训活动,东华大学特邀党建组织员的工作足迹不仅遍布全校所有专业学院党支部,而且覆盖了学生党员发展的整个环节。帮助把好党员发展的质量关,成了老党员们的关注点,他们尽心尽力地帮助着大学生的成长,在他们心里,“能为青年党员成长做点事,很乐意!”

此外,今年4月,东华大学离休党总支与服装、管理学院党总支签订共建协议,把学校老干部活动室作为两个学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实习基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阵地建设。老干部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微型党课,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党的知识、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等等,成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和推动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力量。特别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离休党总支与共建学院辅导员、大学生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交流会,就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做了充分交流,与会学生纷纷表示将以学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综合实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奉献力量。在对青年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老干部的优势和作用。

学校还成立研究生教育督学组,为多元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力保障,督学组的老同志们深入课堂、实验室及时了解一手信息,掌握教学动态,为学校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三、取得成效

学校关工委银发讲师团老同志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党、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起到了其他教师不可替代的“活教材”作用。同时,讲师团为老干部、老教授提供了发挥余热的舞台,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关心学校发展,关心青年师生的成长成才,为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校范围深入开展也夯实了基础。 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仅1个月,讲师团的老同志们已为教工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宣讲活动8场,听众累计逾1200人次,还有更多学院主动登记预约。

近年来,特邀党建组织员们辗转学校的延安路和松江两个校区,面向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开展培训、上党课、党建工作调研等活动,仅在2012年,共审阅发展、转正材料859份,与270多名新发展党员谈话,迄今已有24位离退休老教师受聘为特邀党建组织员。特邀党建组织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多方位深入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他们倾心育人的品格和踏实创新的作风,激励着青年学生的成长。

2009年至今,我校教学巡视组共听课1723人次,对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重要环节加强巡视与检查。开展了如何开展“优秀及育人奖”、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实验室管理与教学”及关于“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等专题调研,共提出近20份研究报告。从2011年至今,听应聘教师试讲课达656人次,已编写《教学巡视简报》共99期。成立4年多来,教学巡视组的成员们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作出了辛勤的付出,他们不辞奔波劳苦,坚持发挥余热,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校已形成每学期教学巡视组与校长、党委书记直接座谈讨论交流制度。

学校已有材料、化工、环境、机械、信息、计算机、纺织、管理等8个学院成立了老教授咨询组,占全部专业学院的2/3。如今,不断有新的老教授加入咨询组,学校定期为每一位成员专门颁发聘书,并提供经费资助,咨询组赴松江校区咨询已达700多人次,参加一对一咨询的学生有数千人次,这种在高校首创的形式,还传到了华理工等兄弟院校。

一年多来,研究生教育督学组听课课程范围涵盖全校12个学院,上半年听课约100门(次),下半年听课157门(次),评阅学术型研究生论文(论文经校外专家盲审过)85篇。

东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东华大学老教授咨询组”获上海市教委系统关心下一代特色项目奖。东华大学老教授咨询组获“上海退教协十大特色工作”,并入选“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教学巡视组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示范特色项目”。

东华大学软件1302班王伟鹏在听完关工委讲师团陈孩未老师为新生上的 “大学高数第一课”后说:“今天非常有幸做了一回老师的学生,他在讲台上激情洋溢而又精辟独到的讲解,让向来困扰我的数学问题迎刃而解。令我最为敬佩的是老师近5个小时的讲座,一直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我想这就是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最好诠释。

潘老师的话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眼前的迷雾,让我能更清楚地面对职场,谢谢潘老师,谢谢党组织……”这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大三学生党员小胡在听完特邀党建组织员、77岁的退休教师潘寿民的党课讲座《转战职场,你准备好了吗?》后写下的感受。

“老师们跟我们交流,从来不会居高临下地讲空道理,而是结合我们的实际,从成长的需求指点我们,既实在又亲切。”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工艺1102班的学生党员贾宇也表示,老教师们不仅教他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更无保留地与他们分享人生的经验,“教我们做事,更教我们做人”。

一位学生给参加咨询的老教授的信中,这样写道:“感谢您一直关注着我们的成长,感谢您一次次来到松江校区指导我们的大学生活,您知道我们这一代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到了大学,我们的自由太多了,……不知怎样才能更好地走过我们的大学时代,……听了您的谈话使我受益匪浅,心里的许多疑惑突然解开了,……很希望有您这样有资历的老教授来指导,感谢您又一次来我们中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身边的感动”上海市教育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活动中,由东华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梁方义等8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东华大学“关心下一代”老教授群体代表在现场亮相,他们中有的是老教授咨询组成员,有的既是教学巡视员,又是关工委银发讲师团成员,老同志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青年人发展成才的关心。

新闻晚报、新民网、凤凰网、中青在线、东方网、上海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先后以《东华成立银发讲师团 退休教师给大学生上思政课》、《东华教授咨询组五年坚持为学生解惑》、《东华大学老党员助力90后大学生成长》等文,对我校关工委银发讲师团、老教授咨询组、特邀党建组织员等队伍的事迹予以报道,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如这几支队伍是一个默默奉献、值得尊敬的群体,他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自发、无偿地为下一代的全面成长而奔波付出。

学校通过多方面搭建平台,为老干部、老教授关心教育青年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角色舞台。让老同志参与到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中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老干部而言,他们为教育青年学生成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余热,实现了老有所为;对青年学生而言,老干部老教授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指明方向,是他们的引路人。

十年一路走来,东华大学离退休老同志的集聚更迭与无私奉献,只为着教育让师生更美好的同一梦想,这样一份温馨从容的大爱真情,早已化作浓浓的夕阳红,映衬着令人期待的未来。

                     东华大学离休党总支、退休党总支

上篇
中国老教授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草案)
下篇
东华大学老教协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