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老年人应警惕“保健品”欺诈
    几年来,长春市消费者协会接连接到一些老年人因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投诉,仅2014年上半年消协就受理该类投诉40余件。虽然此类消费警示发了很多,但是成效不大。对此,长春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老年消费者,老人花钱买“健康”不应沉迷不治病保健品,远离形形色色的欺诈。
    长春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钟萍分析老年人因买保健品屡次上当却始终沉迷其中的原因时表示,一方面老年人应变、防范等能力自然下降,使老年人成为诈骗目标的首选。另一方面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希望健康长寿和自身保护知识缺乏的心理,诱惑购买保健品。三是诚信缺失严重,销售手法和方式多变,导致行政执法部门监管难度大。这些保健品公司在销售中没有固定的销售场所,利用夸大宣传、治病义诊方式,采用虚高的检测结果,达到销售目的。而且惯打亲情服务,开展“专家讲座”,诱使老人购买大量保健品。
    对此,长春市消协发布消费提示:中老年人要分清保健用品和药品区别,远离夸大、诱导讲座和促销宣传。两种宣传语法不可信。一是“药到病除”不可信;二是“权威证明”虚假表示不可信。此外还要提防销售形式。一是采用“健康讲座”为促销,二是采用“免费活动”促销的。三是采用“专家义诊”促销的。
    消协建议中老年人:由于保健品(用品)价格都较高,在选择购买时,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一要与家人儿女进行商议,仔细查验再决定是否要购买。二是注意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特别是要查看清标签说明书上的保健功能,如果对产品有疑虑,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中查询到产品批号的真实情况及核准的保健功能。三是要注意索要销售凭证,并注意销售咨质与实际票据名称是否相符。四是不要一次性大笔投入。

(文章来源:中国吉林网;作者:赵宇;原标题:老人花钱买“健康” 不应沉迷不治病保健品)

 

上篇
上海市静安区司法局梳理出百件具有典型意义的老年人民事案件
下篇
山东省济宁市为老年人撑起法律维权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