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衣物循环再利用,助益慈善师生献爱心。5月7日中午12:30分,近百名师生和校外嘉宾为6只大熊猫捐衣箱落户奉贤校区举行欢迎仪式,由此拉开了上海市老教授协会慈善工作站2015年华东理工大学系列活动的序幕。
上海市老教授协会慈善工作站于2014年5月落地华东理工大学,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该站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本校新生军训、大三学生奉贤至徐汇校区大搬迁、大四学生毕业季等时间节点,校内宣传、组织发动、现场设点等多管齐下,号召学生“将爱留在华理”,广纳学生捐献的废弃衣物。该站还将慈善公益之星火燎原至上海政法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至今慈善工作站共回收废旧衣物14882公斤。该站还通过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居委、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云台一居委、闸北区共和新路街道永乐居委、上海爱易青年公益服务社等组织的编结社,将九成新废旧毛衣重新拆洗、消毒、编织,量身定制成衣1100余件,为安徽、广西、贵州、西藏等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送去爱心。此外,经过市政府及负责旧衣物后处理加工的上海市缘源实业有限公司的不懈努力,目前废旧衣物循环再利用成品已成为国内部分军队、公安、武警、公务员的制服。
是日,在学校奉贤校区学生9-12舍围合处举行的“衣箱情源”’华东理工大学旧衣物回收启动仪式上,上海市缘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膺鸿深情款款地道出了这项慈善公益活动的深意:上海继举办世博会之后,围绕“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做了大量工作。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纺织品原料4300万吨,占全世界纺织品原料使用量的52%,而每年产生的废旧纺织品约2600万吨。由于原料利用不充分,我国纤维资源日趋紧张,为了确保粮食用地,我国纺织品生产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废旧纺织品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比例及其无害化、高值化处置水平,可有效化解资源紧缺难题。而每利用1公斤废旧纺织物,还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3.6公斤。上海市老教授协会慈善工作站站长张东山教授,则在当天的仪式上披露: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的老教授们正结合自己学校的科研优势,加紧对各类织物、纺品、纤维的广泛性用途进行更深入地可行性应用研究,以期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已回收废旧衣物之资源,为国家循环经济建设和服务贫困地区人民出力。
学校奉贤校区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李波主持了当天的仪式。上海市老教授协会慈善工作站副站长冯幼乾、鲁孟贤及站长助理徐玉菲,上海缘源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俊龙,学校奉贤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建伟、学工部部长王爱祥、后勤保障处负责人孙荣林、勤工助学中心主任徐美华以及学生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了当天的活动。8只大熊猫捐衣箱中的2只被放置在学校的徐汇校区,被大学生义工亲热地称呼为“缘缘”。
(供稿 姚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