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不断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黄刚在庆祝上海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

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成立1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成立于200611110年来,在学校领导和上级协会的关心指导下,校协会会员队伍不断扩大校老教协、退教协,从创建初始的1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协会组织日趋完善,从创建初期的9个活动小组发展到现在的15个分会。10年来,校协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团结依靠广大会员,开拓创新、探索前行,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和为老服务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得到广大会员和社会的认可,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2012年、2015年校协会分别获得上海市老教授协会颁发的优秀集体称号。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奋进。回顾学校协会10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的主要工作有:

一、关注会员精神追求,积极推进老有所学

校协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和关注广大会员的精神追求,积极引导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从校协会和分会两个层面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围绕世情、国情、校情和广大退休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年联合组织专题报告会或讲座3-4次,帮助广大会员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加深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引领思想道德追求,进一步推进老有所学。10年来,校协会每年在工作安排上,始终把学习当作大事要事来考虑。如20123月全国“两会”刚闭幕,吴祥兴会长就组织学习会议精神;12月协会举办学习十八大精神报告会;20133月又举办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交流会。

今年18日,生环学院分会会长吴世福教授、生环学院罗永婷副教授作养生需养心的报告。329日,举办了校长与老教授恳谈会,校长朱自强、副校长刘晓敏出席为老教授通报校情,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这是学校领导第一次采用恳谈会形式与退休教师举行联系、沟通和交流。1018日,校协会邀请校党委书记滕建勇为老教授谈校情、话发展。由于报告会内容贴近退休教师的实际,受到他们的欢迎。与此同时,校协会各分会也组织了深入的学习,尤其是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等分会的学习活动,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不少分会还组织了学习考察活动,如参观奉贤校区、康桥“亲和源”老年公寓、金山枫泾古镇等,既受到教育,又活跃身心,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

二、依托协会智力优势,积极推进老有所为

校协会依托会员学科专业门类齐全与人才智力优势,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立德树人、著书立说、教育扶贫等活动。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征文活动每年上级协会和有关部门都会下达研究课题和征文活动,学校根据研究课题头绪多而参与研究人员相对单一的情况,成立了以校会会员为主体的、挂靠校退管办的校退管理论研究中心,使之成为退休教师参与理论研究的重要平台,研究中心的3位正副主任都由校会领导担任。校协会鼓励和支持会员积极参与校退管理论研究中心活动,做好课题申报、组建团队、开展调研、组织协调等方面工作。201211月,中国老教协主办的《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在上海师大举行,校协会组织发动广大会员积极参与,递交论文20多篇,其中7篇论文入编中国老教授协会选编的论文集,占入选论文10%以上。最近3年校协会会员共承担市、校各类课题30多项,其中获得上海市退管理论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3篇、三等奖3项,优秀奖9项。学校连续3年获优秀组织奖。如丁光勋的上海地区老养残困难与对策研究》的课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和肯定,被列为2016年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

组织会员著书立说,弘扬师德风范。从2007年至2014年,校协会组织以会员为核心的150多人的编写团队,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开展了三卷本共150多万字《师道永恒——上海师范大学名师列传》的编撰工作,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名师列传》得到了全校上下及海内外校友的一致好评,被称之献给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的一大厚礼。该书被列为上海师大上岗新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必读教材。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工作。校协会会员虽然退出工作岗位,但仍然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工作。开展教学视导是会员参与学校中心工作的传统项目。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推荐教学视导员人选并参与视导员队伍的管理协调工作是校协会的一项工作。近年来,校协会先后向教务处推荐了20多位学术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参加教学视导,为提高教学质量起了重要助推工作。今年上半年,为配合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校退教协组建了一支迎评志愿者队伍。他们对奉贤校区和徐汇校区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师自习辅导、坐堂答疑状况进行督查,为迎评工作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校协会50多位会员坚持多年参加学校关工委工作、或老教授老干部讲师团、或学生党建巡视组等,他们满腔热忱、乐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学校与学院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大学生的尊敬。

积极参与帮扶固始革命老区教育活动。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要动员东部地区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校协会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参与市老教授协会帮扶固始革命老区教育发展项目。6月,参与固始教育帮扶调研,实地走访6所中小学,召开座谈会,了解教育帮扶的需求,确定筹划帮扶项目。7月,校协会依托学科门类齐全、教师教育特色和人才智力优势,选送了10位在各自专业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老教授参加了“教育帮扶百人讲师团”。810日,校协会名誉会长、老校长杨德广教授参加帮扶固始革命老区教育发展项目启动仪式,为首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作了题为《现代校长应具备的素质和理念》的开场报告。根据培训需要,校协会邀请了我校教师和校友,在8月份为固始县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作了6场讲座和报告。这些报告讲座,由于授课教师专业功底厚实,准备充分,互动热烈,上下呼应,均十分成功,受到老区教师欢迎和一致好评,充分体现了上海师大水平和教授风采。帮扶固始革命老区教育发展项目从今年开始将历时5年,校协会将自始至终参与教育帮扶工作,搭建会员老有所为平台,为提高固始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早日打赢扶贫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打造各类活动平台,积极推进老有所乐

为了满足广大退休教师的精神文化需求,学校退管会组建了10多个文化体育类活动小组,努力为退休教师老有所乐提供活动平台。校协会积极鼓励和支持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小组活动,依托合唱队、乒乓球队等活动小组参加市老教协、退教协和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赛事。如201410月在市老教协举办的“上海首届老教授杯”乒乓球友谊赛中,我校老教协荣获团体亚军和女子个人第三名。20146月,校协会组织的合唱队在“咱们唱响中国梦”的合唱比赛中获得优胜奖。20155月,在上海市退教协主办的“歌颂美好生活,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歌咏展示会上,我校退教协合唱队获得歌咏会“魅力奖”,校退教获得优秀组织奖。根据上级协会的工作部署和会员的兴趣爱好,近年来校协会组建了门球队、书画小组,为了使他们的活动场地和活动经费能够获得必要保障,校协会及时与退管会协商,将这两支队伍纳入校退管会活动小组的范畴。校协会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协会会员人数较多的实际,积极打造各类有益于会员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平台。由于学校会员人数规模较大,集中组织活动在场地、经费方面都有困难,做法上基本以分会组织活动为主、以小型为主,校协会主要是组织一些文体的交流、展示或友谊比赛。如2014年校庆60周年前后,组织了协会的乒乓球友谊赛、太极拳交流展示和书法、绘画作品展,会员的参与度很高。在今年109日重阳节,校协会书画小组举办书画作品展,吸引了不少来校参加敬老节活动的老同志前往观摩。

2009年开始,每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组织女会员开展庆祝活动,是校协会工作的一个亮点,而且每年的活动主题和形式都有变化。如2013年请著名女作家林华作讲座;2014年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梦”大型茶话会;2015年举办了影视观摩会,今年38日举办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6周年联欢会,100多位女会员兴致勃勃参加,与会女同胞用精彩的表演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为了使更多的退休教职工能够实实在在享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怀,校协会除了鼓励支持会员积极参与校退管会组织的疗休养旅游活动外,还根据会员的实际需求在学校关于退休教职工疗休养旅游活动的规定框架下,即在规定时间段、规定补贴金额、规定次数范围内,以校退管会和校协会名义联合组织疗休养专场,同时鼓励和支持各分会利用校退管会“一日游”“三日游”等活动平台,积极组织本分会会员或联合其他分会共同举办专题活动。这样做,既把学校关于退休教职工疗休养旅游的政策用足用好,又能充分利用校协会的组织优势,丰富为会员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去年11月,校协会与退管会联合组织会员49人赴太仓华丽菲尼克斯度假村疗休养。由于价格优惠,自行设计旅游线路,会员们反映,“三日游”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既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又增进了会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今年316日,校协会借用与退管会联合组织泰州溱潼三日游”的机会召开了理事会。与会理事既享受了旅游的乐趣,又兼顾了工作此外,我们还积极动员会员参与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组织的赴美国、俄罗斯、东西欧、东南亚、朝鲜、台湾、东北、新疆、陕西、宁夏等地的旅游活动。由于这些旅游产品路线佳、质量好,受到广大会员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我校就有二三百位会员参与了这些旅游活动。

四、开展“一会一品”活动,增强协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为了充分发挥各分会优势与作用,不断丰富为学校中心工作和广大会员服务的内容和手段,2015年,校协会推出“一会一品”创建活动,要求各分会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结合实际,科学设计、精心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分会工作品牌。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建设打造3-4个分会活动品牌,努力形成协会工作新亮点、新优势,增强协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015年,学校12个分会申报“一会一品”活动项目,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一会一品”创建活动。这12个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指导带教青年教师与关爱大学生的;二是服务会员精神文化需求的。经过评审,申报的12个项目中有6项确定为立项项目,6项确定为培育项目,立项项目和培育项目分别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经过一年多的创建,“一会一品”活动初见成效,广大会员和学校相关部门普遍反映良好。如体育学院分会组织了10多位老教授,通过专题报告、听课评课、现场示范、交流辅导等形式,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评价,对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通过近一年的带教活动,如今青年教师认真编写教案,教学时态度认真,讲解、示范基本正确、清晰,在教学中能按照教案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较好地掌握了教学技能和方法。体育分会带教青年教师的做法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好评和青年教师的欢迎。又如,校产后勤分会开展的“掌握信息化工具,跟上时代的脉搏”活动,使会员们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学习信息网络技术的信心,为适应现代生活,提升智慧养老水平打下了基础。原来会员中有的对互联网兴趣不足,有的只听说不敢上,或者不会使用。有的还没有手机,或者仍在使用非智能手机。“一会一品”活动使他们对互联网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学会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进入互联网的积极性和学习掌握更多操作技能的欲望。原来分会有22名会员,最初进入分会微信群的只有5名会员。而今已有19名会员进入。群内会员们互致问候、交流信息,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谊、密切了关系,还开阔了视野,平添了不少乐趣。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协会工作吸引力,提高了分会工作的效率。

今年9月,校协会又启动了新一轮的“一会一品”创建活动。根据各分会申报情况和去年开展活动的基础,对今年的12项“一会一品”活动分为3类,分别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

五、创新工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团结和谐集体

10年来,校协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如校协会办公室值班制度、校协会会长办公会议制度、分会长例会制度,校协会领导分工联系分会制度、校协会与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制度等。我们协会集聚了一群热心协会工作的骨干和积极分子,涌现了一批工作出色的先进典型,形成了一个团结坚强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校协会班子一班人克服活动经费少、办公场地小等困难,严格依照协会章程,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建设团结和谐领导班子。

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学校退休教职工人数快速增长,校协会的会员队伍也不断扩大,广大会员对物质文化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新特点。面对协会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出现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校协会探索依托学校职能部门资源推进协会工作,大力推动工作机制创新。我们携手校退管会联合开展退管理论(老龄科学)研究、联合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联合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联合开展疗休养旅游活动等。此外,还依托校办、组织部、统战部、学工部、老干部处、教务处、社科处、工会、妇委会等职能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和好评。协会工作机制创新,有效克服了校协会活动经费不足的困难,形成了学校为老服务的合力和资源共享、优势互享、成果分享的良好工作局面。

回顾总结校协会10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有三点体会:一是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协会的根本优势。我们要发挥协会做群众工作和联系群众自身优势,深入会员,倾听他们呼声、反映他们意愿,深入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党的关怀、学校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二是服务学校服务会员是协会工作的价值所在。为学校工作大局服务,会员服务始终是协会工作的价值所在,也是协会的天职。我们要明确职责定位、展现自身价值,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广泛吸引和密切联系群众,为更好促进改革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作出贡献。三是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协会的自身建设关系到协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自身优势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协会工作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始终与学校事业同步前进,与时代同步发展。

 

10年来,校协会在学校党政领导、上级协会的关心指导下,在广大会员的协同配合和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社会、学校和广大会员的认可,我们深感欣慰和光荣。我们期望今后继续得到市老教授协会、市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校协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依托协会的人才智力资源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手段和机制,努力适应形势发展新的变化和广大会员新的需求,把上海师大老教协退教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不懈努力。

 

 

 

 

上篇
第二届“老教授杯”乒乓球比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下篇
上海师大老教协庆祝成立10周年 马德秀到会致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