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马德秀会长在上海市老教授协会全体理事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的理事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上午我们听了姜斯宪同志的报告,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切实做好2017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几位志愿者又从不同角度交流了体会,汤传明同志代表协会做了工作报告,回顾去年工作,展望今年工作,提纲挈领,言简意赅。下午理事们认真审议了这一报告,对协会去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感同身受。

过去的一年里,各位理事、广大会员及志愿者在各自的岗位上,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引领协会整体工作;问题导向补好短板,组织指导协会发展;发挥协会资源优势,开发完善课题调研;增强智力扶贫意识,老有所为发挥优势;坚持协会服务宗旨,尽心竭力完成项目,倾注了心血,付出了努力,创造了经验,体现了老教授们难能可贵的境界、精神、情怀与责任,我深感钦佩。特别是大家不图名、不图利,动足脑筋,真心诚意地为老教授们服务,形成了有号召力的核心团队、有战斗力的骨干团队、有凝聚力的工作团队。借此机会,我代表市老教授协会向各位理事,并通过你们向各高校党政领导、广大会员及志愿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成绩已经成为过去,未来仍需继续努力。下面,我围绕“重方向、补短板、创精品、建队伍”这四个关键词,谈几点意见:

一、重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创建学习型协会作为新的目标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强调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去年5月,中央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形势下,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群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通过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这些都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群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推动我们协会发展、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

老教授协会作为一个高智力、高觉悟、高素质、高能量的社团组织,应该起示范、标杆和引领作用,始终把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作为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抓好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宣传。面对日新月异、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政治意识、学习意识。现在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层出不穷,譬如,刚刚通过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教育扶贫;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要求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老年教育发展规划要求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决议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等。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领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为引领开展协会工作奠定思想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市协会和各高校协会都要从具体问题入手,小切口看大格局,小问题做大文章,小环节也是大关键。大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运用协会得天独厚的知识优势、智力优势、组织优势,搭建好学习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学习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参观、考察、交流活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论述,特别是今年秋天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的重要精神,引导广大会员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政热点,把握发展大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弘扬正气,解疑释惑,使协会工作目标与大局目标保持一致,让会员不要脱离社会、紧跟时代步伐,把老教授协会真正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社团组织。

二、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补好短板,重心下移

我听到市协会的同志和一些基层会员反映,市协会各种活动很多,我们的一批志愿者骨干,很忙也很累,有的甚至比原来上班时还累。本来我们这些退下来的同志,义务为老教授们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老有所为”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如果觉得很累的话,就有悖于我们的初心。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创新机制与功能,紧贴实际、聚焦问题、直面短板、破解瓶颈。要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抓住重点,有所作为。 我希望市协会和各高校协会的同志们好好地梳理一下工作,分析现状,总结经验,查找短板,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必做的,因为我们毕竟都是年过花甲、年近古稀的老人了,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如何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刀刃上,用到最关键的节点、最重要的地方,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工作,权衡利弊得失,分别轻重缓急,作出全面的规划和通盘的思考,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这样做,不是消极懈怠,而是为了更好地作为。市协会在新的一年里要有所作为,必须紧紧依靠各高校,坚持把工作的重心往下移,搞活动以学校为主,以满足大多数会员的需求为主。市协会每年抓几个有导向性、有影响力的项目,比如扶贫支教等。同时加强为基层服务,重点应该放在加强工作指导,提供服务平台上,包括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帮助高校协会解决实际问题,争取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求各高校协会重心下移,为会员提供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些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经验,如上海师大老教授协会创新服务会员、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模式,在“四个注重”上做文章(注重对会员思想引领,注重开展老有所为活动,注重发挥老有所为作用,注重工作机制创新),通过持续开展“一会一品”活动,拓展广大老教授“老有所为”的空间渠道,营造凝心聚力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不断转变观念,有效整合和充分开发校内各种优势资源(譬如学院、系科以及社团),联手合作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要善于利用大学生、研究生的资源,提供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担任助理或助手,协助老教授协会做些工作,既有利于青年学生增长知识,丰富阅历,也有利于老教授们腾出精力,有所作为,使协会工作更加得人心、暖人心。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我希望,2017年市协会和各高校协会都能作些探索,取得成效。

三、创精品——坚持文化养老的理念,抱团养老,提升会员幸福指数

“文化养老”是相对于物质赡养而后起的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能帮助老年群体树立健康积极的老年价值

探索与实践,譬如,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东华大学、电力学院等高校组织候鸟式养老,鼓励著书立说,开设各种讲座、茶座,满足高龄老教授旅游、养老的需求以及心灵、情感的需要,受到了会员的欢迎。我们的会员是一批特别有品位的文化人,所以文化养老符合他们的需求。我们搞“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引导老教授们重返社会,融入社会,抱团养老,激发本身机能,发挥生命能量,实现自我价值,使他们更有尊严、更体面、更有价值地生活,同时积累老年人力资本、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把发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文化养老、老有所为结合起来,利用自身资源,服务学校发展。

文化养老是一种高层次的养老,老教授协会是一个高层次的社团,理应高高举起文化养老的旗帜,走在社会的前面,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这也是我们新时期老教授们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四、建队伍——切实做好换届工作,建设好协会班子和队伍

去年上半年,协会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建立了会员信息库。由此了解到我们会员年龄老化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及时发展刚退休的新会员,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今年是协会的换届年。按照章程规定将召开换届大会,换届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总结协会近5年的工作,谋划好未来的发展;同时调整组织结构,搭建工作梯队,与时俱进地修改好章程。我们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切实做好换届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人事安排工作,要征求各高校领导的意见,把一批年富力强、有工作能力和活力、有奉献精神的同志,吸收到理事会中来,把理事的平均年龄降下来,同时补充一批年纪稍轻、能够干事的志愿者,充实市和高校两级协会的工作班子,建设好一支素质精良的队伍,使协会工作在原有基础上,稳中求进,建成老教授们的温馨家园。我也希望各高校协会借换届工作的契机,把自身的队伍建设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一步。 (2017年1月5日)

上篇
新老会长迎春聚会话发展
下篇
老骥伏枥扶贫支教 老有所为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