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学习养老  老有所学与时俱进

 

坚持社团组织的政治性,引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展,学习养老、文化养老,已成为老教授的共识、协会的方向

上海市老教授协会成立已经10多年,历任会长都给协会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会员的理解帮助下,在一大批乐意奉献的志愿者队伍的努力下,协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目前,已有25个高校和1个民办高校协会,覆盖了全市43所高校,会员总人数达11000多人。

多年来,协会始终围绕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办2016年3号文件,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

老教授协会与各高校分会都把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研讨会、老教授讲堂、组织学习沙龙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围绕老教授们最关心的教育、科技、卫生、法律领域热点,经常性的邀请学者专家进行演讲,突出重点、聚焦亮点、述说热点解析疑点。通过研讨交流、考察参观,既满足老教授们关心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助于广大老教授进一步拓展视野,加深对党和政府改革发展重大举措的理解和认识。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协会共有上万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习报告会,其中市协会组织的报告会就有2600多人次参加。

2016年,协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教授,为老教授们讲解“两会”精神及“十三五”规划。2017年,协会邀请已是第十次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严诚忠教授讲解“两会”精神,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刘延东副总理先后与上海代表团见面时的谈话精神,以及两会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等。

协会结合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学习领会,如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发展教育脱贫,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要求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进一步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领会,更进一步增强了协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为引领开展协会工作提供了保障。

协会现有两个网站(上海老教授网站、老教授服务网站)、一份会刊(上海老教授),在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上采取措施,积极反映基层协会开展工作的情况经验。协会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更新网站、搭建平台、办好会刊、建立微信群、举办老教授讲堂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引领并推动着老教授协会的学习型社团建设。各高校协会还因地制宜举办各种时事政治、法律知识、养生保健、手机网络等讲座或辅导,不断丰富与充实老教授们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

协会利用网络微信通讯为老教授养老提供精准服务和文化享受请微信行家进行微信基本技能培训,设置了老教授服务网公众号(二维码),建立老教授协会微信工作群,各高校也群起而响应,建立了多个微信群,为大家的相互联系提供了方便,推进了协会上下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老有所学、学中求乐,体现了老教授们活到老学到老的一种精神,展示了老教授们在学习中养老的一种境界。

 

 

上篇
创新四个“老有”——协会四年工作回顾之三
下篇
市老教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