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近几年,有这么一群独特的老人们,冬天他们南下过冬,夏天则北上取暖,“候鸟”式的养老生活过得非常滋润。 

  观念转变——老人热衷做“候鸟” 

  已经“进九”,天气持续降温,正当人们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行走在寒风中时,刘建新(化名)夫妇却备好了各式春装准备出发去往昆明享受阳光了。刘建新是我市某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唯一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昆明工作。刘建新告诉记者,儿子非常孝顺,知道他妈妈的腿一受凉就疼,六安的冬天比较冷,所以就不停地打来电话让父母去昆明度假。前几年因为还要上班,所以昆明之旅一直没有成行,去年11月,刘建新办理了退休手续,就接受了儿子的邀请,飞去昆明避寒。刘建新说:“昆明四季如春,气候十分宜人,尤其适合老年人居住,每年在那里呆上一段时间,不仅避开了本地的严寒,还能看看儿子,游玩一下各种景点。” 

  记者了解到,这两年,像刘建新夫妇这种“候鸟”式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随着生活观念的变化和经济收入的提高,一些老年人不再满足家门口安度晚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而是随着气温的变化南北迁徙,或是去到子女工作的城市,或是由子女出资去气候适宜的城市旅游过冬或是避暑。冬天本地雪花飘飘时他们在南方沐浴阳光,夏天这里烈日炎炎时他们又在北边避暑乘凉。虽然需要异地奔波,但老人们的退休生活却因此充实而快乐。一些老人每每说到这样的休闲生活都会感到特别的满足。 

  子女孝心——有钱了先让父母享受 

  “近的像是黄山、九华山,省外的如上海、云南、海南都去过,除了去上海是看儿子,其他都是自己报的旅游团,冷了就去南方城市,热了就去靠北一点的地方,反正儿子说了,想去哪就去哪,旅游费‘报销’。”家住市区振华山庄的老人杨义保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从2008年开始,每年至少会去一个城市转转。历数起这几年游玩过的城市杨义保显得神采奕奕:“平常在家也就是打牌、下棋,数年如一日,能出门转转,改变一下平常乏味的单一生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对于老人们这种“候鸟”式养老生活,为人子女者纷纷表示支持。市民吴女士接受采访时说:“父母为子女忙了一辈子,到老也该是享受的时候了,只要他们有精力,我非常赞同让他们多出去旅行。”在城北小学当老师的刘先生则表示:因为父母都是农村人,很多东西没见过也没玩过,很可惜,作为唯一的儿子,他尽量在假期时陪伴父母去一些景区玩玩,散散步,拍照留影等等。 

  形成商机——旅游项目层出不穷 

  正因为现在尝试“候鸟”生活的老人越来越多,旅行社也紧抓商机推出了一些诸如“夕阳红旅行团”、“南方过冬团”、“老年养生游”之类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报名。市区解放路一旅行社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年,老年人出游的数量逐年增多,一般以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居多,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出游欲望也比较强。不过,她也提醒老年朋友,旅游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出行前一定要制定计划,并做足准备。

上篇
上海:新农保试点后老农保停止缴费
下篇
老人锻炼身体四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