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为固始教育的班主任培训而贡献着

 

8月盛夏,固始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两个大教室里座无虚席、济济一堂。上海市老教授协会对口帮扶固始革命老区教育发展项目的班主任班主任培训班正在开班,四位来自上海且有着丰富教学经历与班主任经验的70后老师,先后为固始中小学的400多名班主任演讲授课。

这次培训有别于以往的单科类培训,班主任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且前往固始的百人讲师团成员也有所不同。细细品味着老师们那声情并茂的演讲,观赏着精彩构思设计的PPT以及视频画面;通过媒体浏览着老师们至高情怀的感人故事,阅读着老师们的诸多篇文章及个人专著,显然,台下的受训者心中都有着无尽的感慨与感悟,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演讲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河南固始中小学班主任以极大的感怀与感染。

    其一,人文关怀有助于提升固始班主任的核心理念

孙丽萍特意点明:由于耳濡目染其母亲36年小学班主任工作,毅然离开多年的教育行政岗位,以圆当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之梦,且在十年班主任生涯中,在这个“离学生最近,离家长最近,离学校各项工作最近”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与更多的来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沟通交流,用无私辛勤的付出与爱的奉献去打动并说服着每一个孩子以及家长们,让孩子铭记一生。

戴璐谈到,做教师已有24个年头,从事班主任工作也21年了,我真切地感受到班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如何关注每个孩子,让他们在集体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就是我的追求与梦想。“用心走进孩子的心田,让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

陆丽萍提出,作为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应该引领孩子追求怎样的幸福?热爱学生,这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于是她全身心以爱的精神执着投入于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始终关怀着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武颂华在近20年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特别指出,主题教育课就是一碗“心灵鸡汤”——需要用心熬煮,用情调味,用理顺气,用爱暖胃,班主任就是要用点滴的努力,去引导孩子成长!

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中得到关爱,使每一个孩子在发展中得到幸福,这就是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也是提升固始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核心所在。

其二、班级文化建设将引领固始班主任的博采众长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大概念,其涉及到主题教育、心理辅导、文化滋养、管理氛围等等。

老师们的授课,都不约而同的谈到了班级文化建设这个新理念、新内涵、新发展,从独特的观察以及各自面对不同层面学生所独创的方法,重点叙说了班级文化建设之意义所在。

孙丽萍策划启动“眼界”计划,以“站得高,看得远”为口号,以亲子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阅读之旅、文化之旅、休闲之旅,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人生体验。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出家庭、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戴璐明确,要在班级集体建设中探索,教给学生关于自然的知识、社会的知识、自己的知识。通过具体操作的共同性、分层性、互动性、尊重性原则,进行系统分层的目标管理,促进合理完善的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等。在讲授中点播了关于孩子《身体红绿灯》以及生理辅导、安全辅导、爱与归属辅导、尊重辅导、自我实现辅导等等。

陆丽萍说,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在具体操作中,组织学生制定班训、班徽、班规、班歌等,指导学生创办班刊、班级微(日)志、班级网站。那以美辅德、引领高雅情趣的多种活动,那文采斐然的班级《史记》创作,以及自主管理、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从策略构思到系统设计,确是煞费一番功夫了。

武颂华针对社会存在的班主任三大抱怨,再度明确了主题教育课的主旨、方法、教案、意义,并与听课者共同商榷和剖析一些问题。在以往的授课中武老师曾经谈到,好的班会犹如窗含千秋雪、润物细无声、拨云见月明、馨香在人心;这四个层次的循序渐进给对受训者来说,就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比喻、恰到好处的点拨!培训必将留给固始班主任的一份多角度的思考、一种多方位的开拓了。

其三、辛勤耕耘创新必将推进固始班主任的与时俱进

老师们在长期实践中归纳总结,面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施教,逐步完善各个层面学生的系统工作。现代化信息与教育手段的更新,使教学工作更加方便。但是四位班主任依然坚守着关注学生的人生获得感、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和原则,通过多渠道多方法多形式以沟通师生关系的关爱尊重,生生关系的真诚互助,家校关系的和谐互动。

孙丽萍在前五年班主任工作中,新接班普访100%,暑假普访100%,共计300余次。通过“搂过来”“蹲下身”“夸出来”三招给孩子们一份鼓励与宽容、一种理解与自信,其细致到位与亲切和蔼缓解了随迁子女家长的心理负担,增进了与学生、家长的感情。学生都把她当作最亲近的人,有学生对她说,“妈妈陪我两小时,你陪我八小时”时,她深感这就是班主任的最大幸福。

戴璐认为,教室就是孩子第二个家。角色内涵与定位决定了班主任应该是学科教师、班级管理者、心理辅导员三种角色的集合。要真正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其与在学生、家长的交流中,归纳总结而提出了心理辅导、生理辅导的诸多妙招,赢得了家长们的欢迎,也给孩子们有了较大的帮助。

陆丽萍始终以爱铸就师魂,为全面了解学生,曾从早上7点一直家访到晚上11点;一度隔三差五陪伴全国班学生到医院就诊而使得门诊医生都与她熟识;为照顾发烧学生,晚上十点多还带着自己两岁孩子一起赶赴医院;为陪伴高三学子最后冲刺,在办公室门口不慎扭伤脚踝后依然拄拐到校上班。其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在微时代背景下,她利用微信、飞信、QQE-MAIL等网络交流方式与学生沟通,学生们都说“陆老师好像一直就在我身边”。

也正由于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与始终付出,他们所带领的班级与学生都获得了诸多的荣誉与称号,老师们也得到了无数次的楷模、优秀、带头人的荣誉与奖励。苍天不负,四位老师在班主任学术理论的研究上也得到了积淀,发表大量文章,出版个人专著,充实与完美着自我的事业与人生。

班主任是人们熟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岗位。与时俱进,已成为一种科学理念、科学管理与实践推进的综合性职业,在教育部文件中将其定义为“中小学生人生导师”。几天培训,固始近400多名班主任必将有所启迪、有所思考并在实践中有所探索了。

行笔至此,笔者还发现一个新的凸起。百人讲师团接纳了一批70后,那就是上海市老教授协会在推进精准支教,培训紧贴地气的进程中,不拘一格觅人才,充分发挥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多方面力量,在“精准扶贫”这项党和国家的伟大工程中,积极作出更多的贡献。

上篇
支教培训 授人以渔
下篇
《百寺讲堂》邀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原副校长瞿志豪教授开讲《中国书法与绘画渊源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