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炎炎夏季,闷热难耐,汗出不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相信不少人在夏季都有类似症状,这会不会是“湿”在作怪?饮食调理有用吗?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有关夏季如何做好祛湿养生。


夏季为何要祛湿养生?


夏季因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易感湿邪,若再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可出现湿阻。“因时制宜”是中医重要的养生诊疗思想。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密切关联,自然界的季节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大自然将丰富的四季变化赋予人类,同样在养生方面也应遵循规律。


我国幅员辽阔,随着夏季的到来,除了骄阳似火之外,在许多地方还有连绵的阴雨和台风。夏季,特别是长夏期间,祛湿是重要的养生内容。中医所说的长夏,一般指的是夏末秋初之时,或指代夏季中高温、多雨、潮湿的特殊时段。这个季节空气中湿度最大,所以说“湿”是长夏的主气,因此《理虚元鉴》特别指出“长夏防湿”。


闷热潮湿,阴雨连绵,或久居卑湿之地,或涉水作业,或汗出沾衣,更容易感受湿邪变生疾病;或因夏季饮食不注意,过度进食生冷或误食发霉变质的食物损伤脾胃导致湿邪内生。


“湿”会对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脾脏有运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还能够向上向外输布营养精微物质,并且协助管理气血的生成和统摄,然而它却最容易被“湿”困住。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脾喜燥而恶湿。

打一个比方来说,好似一个机器枢纽位于人体中部,如果潮湿生锈便不能正常工作了。
 

湿阻最常见全身乏力、肢体困重、胸闷腹满、口淡、胃口不佳、腹泻便溏、小便不利、水肿、舌苔厚腻等表现。由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脾脏被湿所困还可以引起体内各大系统的病变,临床表现还会因人而异。


容易自我辨识“湿”的表现有哪些?


 

舌苔厚腻

正常舌苔应该是薄白的,当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上有一层油腻状粘液的苔质时,为腻苔;苔质较厚,望之不能见底,为厚苔。晨起漱口对镜看一下舌苔或许会让您看到身体是否有异常。

 

全身乏力

湿阻的乏力带有“困重”的特点,比喻来说,好像被湿毛巾裹住沉重而无力的感觉。中医还有“因于湿,首如裹”之说,意指头部胀满沉重,如有物裹住亦为湿阻表现之一。

 

纳呆便溏

指的是容易胸口闷,胃口不好,稍微吃一点就觉得饱胀;湿邪还有“浊”的特点,除了大便稀薄不成形或粘腻不爽之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比如:小便混浊不清、妇女白带增多、湿疹等等。

 

口苦口腻

有的朋友到了夏季就感到口中腻腻的,带点苦味,即使美味佳肴食之也索然无味,不妨注意自己是不是有“湿”。

 

身体酸重

身体酸重,关节疼痛,甚至屈伸不利,难以转侧,尤在夏季或阴雨天出现。


为何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湿性缠绵”是湿的一大特点,即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这是由湿邪的性质决定的。湿邪性粘滞,故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

如同粘在手上的油,擦干洗净很费力。它容易与体内寒、热等其他病因互相结合,变生多种疾病,或结为湿热,或聚为寒湿,由此可知,祛湿可谓“漫漫之路”。

(本文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陈咸川、副主任医师沈融)

上篇
谈谈夏季养生祛湿(下)
下篇
疰夏与“热中风”的预防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