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记者  程峰
知根知底有助对症下药
  “女儿知道我是个‘爱乐者’,她在我刚退休时就有计划地要给我圆梦。”真如镇老年协会理事张其美在居委干部的岗位上“第二次退休”后,她的女儿立即表示今后每年都会送一张各大剧院的音乐会头排门票给母亲,通过给老人的生活增添情趣的方法助其分散突如其来的孤独感。家住华阳街道的石先生则给刚退休的母亲制定了“每月一本书”的阅读计划,并定期和母亲交流读书心得,还鼓励她在“思想上永不退休”,赴老年大学就读。
  “老人一退休就成了‘老小孩’,需要子女提供生活上的指导。”真如镇老年协会会长张晚霞认为,子女是最熟悉老人情况的人,获取各类信息的能力也高于老人,他们如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给老人提供合理的生活规划,将有效帮助老人远离退休综合征的困扰。
劝老再上岗消除失落感
  鉴于大量老年志愿者在去年服务世博后获得了健康的精神状态,如今积极支持老人发挥余热的子女也日益增多。“儿子希望我在退休后依旧与时俱进,他将参与志愿者活动这一内容列入了我的退休规划。”家住华阳街道的蒋女士日前在儿子的支持下加入了街道老年协会,她还计划采纳儿子的建议,组织老年文艺团队和某区的失足青年结对,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据该街道老年协会副会长俞鸿虎介绍,有的小辈为了鼓励老人发挥余热,甚至请钟点工帮老人代做家务。另据了解,真如镇的老年志愿者数量目前已占到了老年人总数的2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积极支持。
  “发挥余热已成为子女为老规划退休生活时考虑的首要内容。”俞鸿虎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子女已经意识到唯有积极鼓励父母发挥余热,才能使老人们感到自己仍然“对社会有用”,从而摆脱失落感。虹桥街道老年协会秘书长罗美楣认为,获得子女支持的老人往往能更积极地参与志愿者活动,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社交面,他们更容易感到退休生活“比上班还热闹”。
“常回家看看”也应早规划
  “孩子们怕我寂寞,上班再累也要来看我。”家住虹桥街道的余老伯在退休后丝毫没有受到退休综合征的困扰,原来他的子女及儿媳每周都带孙辈上门陪他聊天,并给老人做家务,使老人每周都有“盼头”。但部分老年协会负责人也表示,很多子女在精心规划老人的退休生活时,恰恰忽视了常回家看看这一重要环节。
  “现在的小辈确实工作压力很大,但只靠打电话来提供精神慰藉是肯定不行的。”四一三医院退休副主任医师、华阳街道老年协会志愿者葛文樵认为,小辈在规划老人的退休生活时,应将“每月至少上门看望一次老人”列为重要内容,“部分老人虽然已经在发挥余热了,却由于性格内向和文化程度有限等原因而难以有效扩大社交面,他们需要靠子女定期上门陪伴来摆脱退休综合征。”

上篇
中国拟在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下篇
电器功能日趋集成化 适合老人用的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