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红楼梦》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小说名著。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封建贵族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描写,充分展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深刻揭示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没落,成为闻名中外的文学杰作。随着《红楼梦》研究的深入发展,曹雪芹的身世愈加明晰,1971年春在北京香山地区正白旗村39号老式民居西扇墙壁上,发现了几组题壁诗,经红学专家考证,此处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晚年著书的黄叶村故居和终老处。1984年4月在此老屋基础上,建成了曹雪芹纪念馆。
2011年9月,我趁赴京参加一个老年作家会议之际,去北京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参观,寻觅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的人生道路和创作的足迹。纪念馆门外有一方花岗岩巨石,上面镌刻有《曹雪芹纪念馆记》一文,介绍该馆1983年开建,次年4月建成开放;1996、2002年又经两次扩充、修缮,使其焕然一新,更加凸显曹雪芹结庐西郊著书的环境。
这是一座社科专题的小型乡村式人物纪念馆,门口挂着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馆名题匾。进了小门楼,映入眼帘的是一派乡村民居小宅院的景象:石砌的矮院围墙,院内草木扶苏,点缀着石墩、石磨、水井和一座曹雪芹的坐姿雕像,更有前后两排仿清建筑,木格窗门,青砖瓦顶,房内中设了5个展览室。
我首先迈入前排展室,依次参观了当年曹雪芹的居室、书房、碑刻、题壁诗原迹和书箱,以及反映满族萨满教的全套器物。陈列室内还有一座曹雪芹的半身雕像和一组贾府女眷彩绘群雕像,展品很是丰富。其中,题壁诗墙尤为引人注目。在那壁临摩复制并按原状展出的诗墙,依然可见当年题写的对联和诗句:“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疏柳长烟远自迷,六桥南北带沙堤。”诗墙还题写了《红楼梦》开篇第一章的题目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些题壁诗惊现后,红学家们依据曹雪芹诗友敦诚、敦敏的诗句和其他史料,得出了这里就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故居的史实。这一发现和考证,对红学研究是一大进展,对解读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创作都有重大参考价值。
参观完前排展室,再来到后排展室细细观看,情趣更是大增。原来这里展出的是曹雪芹的生平世家,还有《红楼梦》的深广影响方面的内容,包括《红楼梦》一书的中外各种版本、评论著作、文章、影视作品等等。
曹雪芹,名沾,号雪芹,又名芹溪居士。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生于南京江南织造世家,少年时过着锦衣纨绔的生活。13岁时,祖父曹寅因经济亏空案被朝廷查抄,押解归京,曹雪芹也随全家抵北京,住进崇文门蒜市口街16号。家道衰败后,曹雪芹曾以教书为生,住所也几经搬迁,后于乾隆九年(1744年)回到香山正白旗黄叶村祖居。他在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又遭遇中年丧妻、幼子夭亡的悲痛,却能以坚强毅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字字皆血泪、悲悲啼啼的千古名著《红楼梦》80回。终因贫病交加,书未终卷,惜乎于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病逝于黄叶村,时年49岁,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曹雪芹著书时,早已从“金堂玉马”的富贵生活沦为落魄“寒士”,过着“蓬牗茅掾,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賖”的贫穷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使他深感世态炎凉,深切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败本质,并把这种胸中波澜形诸文字,写成文学巨著《红楼梦》。这是千古绝唱,也是留下一生遗恨。曹雪芹的伟大创作,遗憾奇书成了残卷,致使后人几番续写、改编、研究,成为学人热衷的一门学问——红学,200多年来的研究绵远流长……
在观看曹雪芹生平家世部分,还看到令笔者十分兴奋的内容,即曹雪芹的祖籍在辽宁省的辽阳,那里也建有曹雪芹纪念馆。《红楼梦》学会会长、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认定:“曹雪芹祖籍辽阳,家传所载,宗谱所记,文献可考,研究所证,虽万世而不可移也。”展室还引证曹雪芹祖父曹寅诗作的落款“辽阳千山”,作为佐证。我看到这些很是兴奋,因为“辽阳千山”正是本人的家乡,祖上也是“汉军八旗”的旗人。本人就学过的笔管堡小学,上个世纪30年代以前还称作“辽阳第46小学”;我的家乡也在千山脚下,至今还隶属鞍山市千山区。而鞍山市从辽阳、海城两县划分出来独立设市,还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我想,以后回东北家乡,一定要去辽阳的曹雪芹纪念馆参观,了解一下曹雪芹家世的渊源。
怀着一种莫名的兴奋,参观完两排陈列室后,又来到小院兜了一圈,看到院墙上还镶崁着多块石匾,分别刻着“薜萝门巷”、“河墙柳烟”、“竹篱茅肆”、“柴扉晚烟”、“杏花坞”等景观标志牌,字句都来自曹雪芹的诗句。还有一块“不如著书黄叶村”的大木匾,下面木牌上用长诗形式,介绍当年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黄叶村的自然环境和优美景色。参观完这个纪念馆,使我对《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有了深一层生动形象的了解,仿佛又重读了一遍《红楼梦》,真是受益匪浅。
走出曹雪芹纪念馆,发现馆门外不远处竹丛前还有一座曹雪芹的站姿全身雕像。曹雪芹瘦瘠的身材穿着长衫,两眼前视,短須杂然,应该是曹雪芹晚年“寒士”形象。我凝视良久,不禁联想到我国古代像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吴敬梓等等一批著名文学家,其身世都与曹雪芹有些相似之处,即都遭遇人生磨难,感受家国变故,从而看到民间疾苦,认清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最终成就其文学的伟业,创作出不朽的文学经典著作。于是,我站到曹雪芹的这尊雕像旁,请人给我拍了张合影,留作这次参观曹雪芹纪念馆的永久纪念。
上篇
难忘台湾自由行 复旦 陆晓康
下篇
云台山旅游纪实 复旦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郁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