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
 

 

1123下午,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组织编写的“沪上中医名家养生保健指南丛书”首发式在上海图书馆举行。首发式由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市老教授协会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协办。上海市老教授协会常务副会长黄鼎业,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秘书长汤传明,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郑锦,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瑾,丛书总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主任、老教授协会会长施杞教授,分册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陈以平、徐振晔、刘福官、朱炜敏等共同出席了首发式。

首发式由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副馆长黄显功主持。上海市老教授协会常务副会长黄鼎业、复旦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王凤霞一起为丛书首发揭幕。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施杞介绍了“沪上中医名家养生保健指南丛书”的编著情况,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瑾、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郑锦在讲话中均肯定了丛书在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和医药卫生事业的中的价值和贡献。

施杞教授介绍了“沪上中医名家养生保健指南丛书”的成书情况和特点。近年来,随着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养生保健意识亦随之日趋增强。当人们衣食无忧之后,对自身的健康、自身的生命会格外珍视,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可见,对养生保健的重视程度,是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富裕程度和文明程度的晴雨表。然而,伴随“养生热”的兴起,充斥市场的养生药物、养生食材、养生书籍、养生讲座、养生会所等也乱象丛生,良莠不齐,令人无所适从,这一现象已引起政府和民众的高度关注。广大民众热切企盼中医药学各专业领域的著名老专家、老教授发出他们的声音。有鉴于此,经上海市老教授协会提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组织,施杞教授担任总主编,李其忠教授、黄琴峰副研究员担任执行总主编,汇集陈湘君、陈以平、李祥云、林钟香、刘福官、马贵同、唐汉钧、王育群、吴银根、徐振晔、朱炜敏等专家编写了这套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述的科普著作,内容遍及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肿瘤、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咽喉科等,共12分册。每分册以常见病证为篇名,首先简要介绍疾病概况,包括临床表现、诊断依据、致病原因、常规治疗及预后转归等中西医知识。其次着重介绍养生指导,包括发病前预防和发病后养护两部分:前者针对常见病证的发病原因,如感受外邪、卫表不固、情志内伤、饮食失调、起居不慎、禀赋亏虚等,提出预防该病证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后者针对该病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病过程及预后转归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护养措施,如药物护养、情志护养、起居护养、饮食护养、运动护养、按摩护养等内容。让普通读者易懂易行是本套丛书的特点之一。今后,协会还将组织专家对本次出版的丛书尚未包含的内容继续编写。

张瑾副校长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党政班子对丛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辛勤耕耘的各位专家、编者表示诚挚的慰问,对关心、支持丛书出版的各界人事表示由衷的感谢。张瑾副校长特别指出丛书的总编施杞教授曾多次获得国家级、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也曾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中医学家、上海市名中医,该系列丛书的各分册主编,均为沪上中医药学界资深教授、名老中医。他们凭借丰厚的学术底蕴、丰富的临证经验、丰满的编撰热情,组织相关团队,历时一年半,几易其稿,其撰著态度之认真、内容取舍之严谨、遣词用句之精致,绝不亚于学术专著的撰写。会上,张瑾副校长还简单介绍了学校老教授协会成立近两年半来开展义诊、医疗咨询等各项工作的情况。

郑锦主任首先代表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对本套丛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于老专家的付出给予高度的赞扬,向出版社、市老教授协会、上海中医药大学及老教授协会、参与丛书编写的专家和青年表示由衷的感谢。组织这么多名家编写中医科普著作尚属首次,对于传播中医药知识、打造健康上海有非常重要意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疾病早发、多发现象在加剧,处于亚健康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给民众带来不适感的同时,也增加了人民的生活成本和社会成本,这也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国际医学发展的目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中医药的特点是非常契合的,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医药防治疾病可以达到“少得病,晚得病,少花钱,更健康”的目标,虽然不是直接创造财富,但会给大家带来健康,让大家对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本套丛书具有科学性、可信度高,普适性,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及体现治未病全程等特点,除医疗单位治疗外,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我的健康我做主”的目的;既可以作为普通大众的科普,也可以作为年轻医师的指导材料,还可成为医疗管理者在推进健康工程中的过程载体,因此其潜在的社会价值非常是巨大的,希望媒体给予大力的宣传。

在“沪上中医名家养生保健指南丛书”首发式上,与会中医名家们还回答了《瞭望东方》、《上海科技报》、中新社等媒体记者的提问。此外,为了广大市民能够方便借阅学习,复旦大学出版社向上海市图书馆捐赠了本套丛书。

上篇
开展学风调查 促进内涵建设 上海师大老教授协会供稿
下篇
趣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复旦参阅